找到相关内容583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戒的精神与意义

    戒法就像是渡海浮囊一般,我们要度过烦恼的大海,必须藉浮囊之力。犯戒之人,就像是浮囊破了洞,一定是沉沦于烦恼业障海中。所以,唯有持戒清净,才能够安稳的到达涅槃的彼岸。《遗教》中,佛陀告诉我们对于戒法,要...

    见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5544377.html
  • 佛教对书法艺术的保存与传播

    一种参透禅机的最简易的艺术方式。从六朝、隋唐到宋元明清,以及近代大书法家均有写和抄经书法名作,王羲之的《遗教》、钟绍京书《转轮王经》、唐岂写《维摩诘经》、张旭书《心经》、柳公权书《金刚般若经》、...  佛教传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靠佛教经典,因此弘扬佛法,离不开写与抄。最早的写本佛经,多数是由佛教徒和在家居士发愿写的,主要发自一种宗教的虔诚,一则是因为以书写佛典,流传于世,具有极大的功德,这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1544426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多情与无情

      圣凯法师:多情与无情   多情与无情,有时看起来总是相待对立,可是有时却是统一的,佛陀是最好的榜样。   在佛陀即将涅槃前,对比丘作了最后的教诫:“是故比丘,勿为放逸,我以不放逸故,自致正觉。无量众善,亦由不放逸得。一切万物,无常存者。此是如来末后所说。”(《长阿含》第二,《游行》)在《遗教》中则说:“汝等比丘,常当一心,勤求出离,一切世间动不动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3144915.html
  • 进德之道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  忍辱是对治瞋恚的最佳法门。《佛遗教》说:「忍之为德,持戒、苦行所不能及。] 又说:「能行忍者,乃可名为有力大人。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,不名入道智慧人也。] 在历史上,貌不惊人的...节身慎言,守摄其心; 舍恚行道,忍辱最强。   ——《法句》 一、节身慎言  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,我们应该如何自处?节身与慎言是最基本的应世接物之道。节身就是进退得宜,行止合度,也就是非礼勿视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445540.html
  • 谛闲大师所示应读典籍

    知见。理长则就博问先知。是为至嘱。佛说三藏十二部。曰。曰律。曰论。对于经藏。须先阅三经解。(四十二章经。佛遗教。八大人觉经。)次阅楞严。法华经。后读净土三。于律藏。唯梵网经可读。余则不宜。对于...然后始能勇力修行。能勇力修行。然后可以了得大事。了此一件大事。然后可称雄猛丈夫也。肤见若斯。幸诸君以证之。 初学佛请先看地藏菩萨本愿。或梁皇忏。然后看起信论。阅裂网疏。为发端。此论此疏。能该括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3147339.html
  • 佛教修忍辱行只能忍气吞声吗?

    佛教修忍辱行只能忍气吞声吗? 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,“度”是度过烦恼苦海之意,而“忍辱度”的确也有忍气吞声的意思。比如《遗教》说:“能行忍者,乃可为有力大人。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,如饮甘露者,不名入道智慧人也。”在《优婆塞戒经》卷七也另示如下:忍有两种:第一是世间忍,就是能忍饥、渴、寒、热、苦、乐;第二是出世间忍,即能忍信、戒、施、闻、智慧、正见无谬,忍佛、法、僧,忍骂詈、挝打、恶口、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3550363.html
  • 名与日月悬 义与天壤俦——悼念茗山长老

    为了“受持读诵,如说修行”,即于平常所见诸经,提纲擎领,择其要者,摄为偈颂,便于自他持诵修行。题为《诸经提要》,所涉有《法华经》、《地藏经》、《仁王护国般若经》、《佛遗教》、《四十二章经》、《阿弥陀...梵宇,其一生“绍隆佛种,续佛慧命”,奖勖后进,培育当今中国佛教中坚力量的丰功伟绩,将永载佛教史册。   茗山法师一生行状,其弘法护教的嘉言懿行,堪为吾等修持之圭臬。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。宋·罗大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0350723.html
  • 江西佛教简介之佛教教育(江西省尼众佛学院)

    不但普及佛教通识教育,更于日用中注重提高学僧的禅修水平。基础班注重培福和僧格造就,开设以下课程:《语文》、《梵呗》、《佛学基础》、《早晚课》、《遗教》、《四十二章经》、《沙弥律仪》、《缁门崇行录》、《佛陀十大弟子传》、《佛教圣众因缘集》、《父母恩重难报》、《劝发菩提心文》、《百喻经》、《书法》等14门课程。初级班注重教理通达和行持,坚固道心,开设以下课程:《大爱道比丘尼》、《梵纲经菩萨戒》、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3251333.html
  • 《佛教戒律学概论》序

    入灭时,谆谆告诫:“汝等比丘:于我灭后,当珍重珍敬波罗提木叉。如暗遇明,贫人得宝。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,若我住世,无异此也。”(《佛遗教》)戒律是佛的法身,所以,戒律住世,如佛住世。持戒可除愚痴无明,故如暗遇明。持戒能增长善根福德,故如贫人得宝。   《涅槃》更明确指出:“欲见佛性,证大涅□,必须深心修持净戒;若破净戒,是魔眷属,非我弟子!”非常...

    昌臻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2152776.html
  • 僧 团

    学习人际互动缘起的洞澈,学习群己贪嗔痴慢疑的止熄,而能确知确信僧团的宝贵功能,也能印证《佛遗教》所说:“我弟子展转行之,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。”如来的正法能在世间不断地流传,就可消除大部份菩萨行者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0053009.html